Featured image of post 所以,你们来了…

所以,你们来了…

“要不我们成立一个工作室吧?”

“叫什么名字好呢?”

“em…… 不如就叫早上5点工作室吧??”

“为啥啊?”

“因为,我们搞这个校运会视频搞到了五点”

“那你这样叫好low啊 不如叫5 A.M.!再高级一点,叫5 A.M. Studio?”

“好主意!!!”

# 5 A.M. Studio

前言

以上的对话发生在2018年11月22日,那天是星期四。在得到姜娜老师对我们做的视频的肯定后,我们8个人决定创办一个工作室,名字想的很直接,叫5 A.M. 工作室。马上就到了工作室成立的3周年了,一眨眼看过去,一切过得太快了,太快了。

我是一个对视频剪辑非常感兴趣的人!从初中开始,我就已经接触过这个领域了,上了高中,我可想好好的把我这个兴趣发展发展。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年级公告栏上,我发现,玉岩中学竟然有一个新闻中心!很巧的是,玉岩中学的新闻中心正在招新!我记得很清楚,招新的纸上写着“影视工作…………提供独立的办公间…………提供独立的电脑……”什么??这不正合我意??我报名参加了新闻中心的面试,得益于我在初中有这方面的经验,我还是很顺利的混进了新闻中心。

在加入新闻中心没多久,就下发了第一个任务——校运会拍摄。那个时候,我还记得很清楚,是姜娜老师手写的3张便利贴,上面写着,我的工作就是拍摄一些校运会的精彩画面!看到这些,我顿时就充满里干劲,也不知道哪来的勇气,我接到纸条没多久,就急冲冲的跑去姜娜老师的办公室(弘毅楼201进门右边的最后一个位置)。

“老师,我看了您给我安排的工作了,我觉得啊,我想申请租一些摄像器材,给我们的校运会拍摄一个纪录片……”我磕磕巴巴的给她讲明了我的想法,没想到,她一拍板,说:“好,我支持你,你去试着做做!”

一切都进行的非常顺利,我记得当时租了一台DJI无人机,一台云鹤稳定器,还有一台GoPro。那年的校运会,紧挨着我们年级的户外拓展活动。户外拓展活动出发前,姜娜老师给我打了个电话,说,我们租的器材已经到位了。我飞冲到她的办公室,拧着那沉重的包装,跑回自己的教室。拿了个GoPro和无人机,就跟着班级大部队上车了。

我从来没有飞过无人机,也从来没有用过GoPro,这些东西对于我来说实在是太新奇了!我拿着无人机和GoPro东拍拍,西拍拍。看着我用租来的新设备拍的照片,我笑了!我很开心!

户外扩展活动结束后,我找了邓淑颖(我初中同学)、梁锐清(我初中同学)、陈映彤(新闻中心摄影部)、李书涵(新闻中心摄影部)、范思齐(我小学同学)加入进来做校运会的纪录片,范思齐找了他的初中同学吴沛熹,吴沛熹找了他的同班同学郭言。就这样,凑齐了8个人。

我们找了个时间,约在一起开会,讨论了校运会纪录片的一些细节和分工工作。讨论着讨论着,姜娜老师突然说,校运会需要弄一个直播,问我们搞不搞得定。当时的我没有任何经验,但是还是想试试,于是就跟她说,应该没有问题。

会后,我找吴沛熹(因为早有听闻他的电脑技术挺厉害的)讲了一下我的想法,他也说了一下他的想法,我们讨论了一会,定下来最终的直播方案:2台底下摄像机,1台天空无人机。我们拉上李书涵,范思齐,开始学习如何直播。在此之前,高我们两个年级的华业鑫学长是做这些工作的,我们找到他,向他请教,很快,一切都顺畅了好多。

时间过得很快很快,1个星期之内,我们确定了用OBS在B站直播,用DJI Phantom 4的实时画面作为天上镜头,为了给学校的公众号拉了流量,我临时做了一个网页跳转页面,一个倒计时页面。

校运会开幕式那天晚上,我们坐在主席台的正上方,紧张的操控着设备。无人机在天空上飞着,地面上的定点机位在不停的转着,吴沛熹盯着导播屏操控着,我们所有人都紧绷着弦,不想出错。

直播的还算顺利,当天有接近2000个人收看了我们的直播。我们拿着器材回到了临时的地盘(电脑室四),简单庆祝了一下今晚直播的成功,讨论了第二天的分工后,我们就各自回宿舍休息了。

我们想把这个视频做成纪录片,于是约了几个同学和学校负责人做采访。当时,我们是在一楼的录播室进行采访的。采访没有背景板咋办?我们就搬来录播室原有的电视做显示屏,临时做了一个背景板。采访没有麦克风咋办?我们就把手机藏在挡板下,开着录音机录制音频。采访没有主持人咋办?我们就抓了个初二的小学妹(伍汉宁)做串场主持人。我们就是这样,遇到一个困难,解决一个困难,艰难的推进着采访的进度。要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是第一次做这件事情。

很快就到了校运会的最后一天了,李书涵、邓淑颖、梁锐清、郭言几个人,在操场的四处站了点,拍着校运会最后的素材。当闭幕式上,主持人宣布,本次的校运会圆满结束时,我们大家都松了口气,前期的拍摄任务也算告一段落了。

又回到了电脑室四,我们知道,后期任务正式开始!还没等房间里的空调开启来,大家就开始拷贝素材、检查素材了。将素材收集到一起,就开始正式工作了。我那时开始处理纪录片的正片,吴沛熹开始做成片的开头,范思齐开始处理采访的音频。其余几人开始打着早上采访的文字版,所有人都开始忙了起来。

不知不觉,大家都打起了哈欠,一看时间,已经5点多了。大家一致认为,我们应该休息一会,起床再做。于是乎,我们整理了一下自己的位置,找到一个舒服的方式睡觉,一关灯,一闭眼,一下子全睡着了。

没过多久,听到了别人在叫我们起床。一看时间,早上八点。我们揉了揉眼睛,又开始了工作。

随着最后一部分的剪辑结束,已经到了下午的时候。我们兴冲冲的给领导姜娜老师打电话,说,我们的纪录片做完了,邀请她来电脑室四看首映。当她踏进电脑室四的时候,整片的渲染也刚好结束。我们所有人都是第一次看这个片。吴沛熹把片子拷到主电脑上,一关灯,开始正式播放。

所有人都看着,看着自己这几天的劳动成果。

很快,放映结束了。姜娜老师鼓起了掌,说,真没想到,你们可以做成这样。

对,我们也没有想到,第一次合作的片子,竟然完成度还挺不错的。

姜娜老师表扬了我们,当晚给我们定了尊宝披萨,庆祝我们顺利杀青!

这时,有人提议。

“要不我们成立一个工作室吧?”

“叫什么名字好呢?”

“em…… 不如就叫早上5点工作室吧??”

“为啥啊?”

“因为,我们搞这个校运会视频搞到了五点”

“那你这样叫好low啊 不如叫5 A.M.!再高级一点,叫5 A.M. Studio?”

“好主意!!!”

成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向学校申请了一间独立办公室。找遍了学校的各个角落,终于翻出了一个仓库是闲着的。

第二天,我们一行人来到了给我们的工作室。打开门一看,里面被堆满了七七八八的杂物,有一半的空间,被讲台给占据了。

我们开始行动起来,收拾这个房间。连续四天的下午自由活动时间,我们都是在收拾房间中度过的。

我们也开始规划着,给工作室买一些东西,像是桌子啊、坐垫啊、咖啡机之类的。

没过多久,工作室变成了大家幻想着的样子。有段时间,大家每天早上一响铃就出宿舍,跑去工作室,就为了喝上一杯热腾腾的咖啡。

在第一学期的艺术节后,领导姜娜老师请我们吃庆功宴。我们一致决定去海底捞吃,姜娜老师也很大方,说,那就去海底捞吃吧。

我们一行人跑去珠影新光城的海底捞,要了一个包间,这是我们工作室第一次团建。那会,吃的好开心。吃海底捞也变成了工作室的一个传统。据不完全统计,姜娜老师一共请我们吃了5次海底捞。

我们做了太多太多好玩的事情啦!

买了好多设备

做出了一些比较优秀的作品

广州市玉岩中学第十三届田径运动会纪录片

琢玉志 铸军魂 广州市玉岩中学2019级新生军训纪录片

毕业纪录片

到了我高二那年,工作室准备弄电视台

那个时候是九月份,凭借着一腔热血,电视台从一份策划案开始,便算是正式开始筹备了。

在等待电视台审批的期间,我们已经投入了第一期节目的准备过程中。收集可以报道的一切活动,安排拍摄,采访。

没有经验,没有充足设备,素材收集的过程也实在是坎坷。举几个例子:录制的相机需要工作室的成员们自己带、采访没有收音话筒、收到的活动拍摄效果不理想等等等等…

配音工作是工作室的新成员执行,一个活动描述从调制设备到完美录成功就得一个中午……因此收集素材这一战线也拉得十分长。

#琢玉电视台初版运转流程

除了素材收集和配音工作以外,技术组的人也没有闲下来。他们有的在调试录制的软件VMIX,有的在做电视台的片头。

在我们紧锣密鼓筹备的时候,电视台也已经正式审批下来,又批下了一间屋子作为电视台的专属工作室。

我们除了相机,没有任何设备。

要做电视台,单凭相机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电脑,采集卡,绿幕,三脚架,话筒,延长线,转换头,调音台,固态硬盘……以及最重要的电脑。

等上述物资陆陆续续到齐,又从学校“捡”来被淘汰的显示屏当做导播屏,挂好绿幕,理好乱七八槽的各种线,千辛万苦找来一盏大白灯救急,稍微有了可以准备导播的样子,却差不多到了9月底。

检查好剪辑的素材,准备好提词的屏幕,架好了三个机位的相机,等待着国庆放假前的周五的到来,终于开始了第一次录制。

预录之前我们的电脑不行软件不行灯光不够导播太卡技术维护时间太长导致相机没电……问题太多了我都快数不过来。全校都已经放假回家,励耘楼405和407的灯还亮着,一遍遍打电话给家长推迟回家的时间,心想着一定要在放假前搞定,可解决技术问题就已经到了晚上10点,最后一致决定留宿,第二天接着干!

就这样不断碰壁,不断遇到新问题又一个一个解决以后,终于出了完整的第一期预录。国庆假期期间工作室的人针对第一期预录提出一个又一个修改意见,列了长长一张备忘录,国庆假期结束后,又用一周的时间重新修改,更换背景板,升级技术配置,增减打磨素材,更改文字稿……最后在10月12号周六的晚上尝试预录最后一遍。

然而设备这种硬伤我们没有办法,录着录着导播就崩了,重头再来;录着录着字幕条就卡了,再重头开始

不到20分钟的第一期节目,我们每次都要四五个小时才能从头到尾成功一次。10月12号周六晚上10点半,我们关了工作室和电视台的灯,长舒一口气,急急忙忙赶回家,等待着周一的到来。

周一的晚上,随着晚自习铃声开始敲响,电视台的播放倒计时也只剩下最后的1分钟。我和吴沛熹、李书涵一人走一栋楼,监视着各个班上的情况。最后5秒…最后1秒…随着电视台片头音乐的想起,电视台的第一期正式推送出去。好像所有人都对第一期电视台十分感兴趣,目不转睛的盯着班上的电视。

随着一阵阵掌声,第一期电视台圆满结束。我们大家伙对这个结果非常满意!

那天晚上,我们聚在一起,开了个小会,整理了目前存在的各种问题,找到了对应的解决方案,这时,电视台也算是步入正轨了。

很快来到了高二的后半段时间了,即将步入高三的我们,也准备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于是乎,我们决定,该退休了。

我们给自己举办了一场退休仪式,邀请了工作室的所有人参与。刚好,那天也是工作室成立的一周年。

吃完工作室一周年的蛋糕后,我们第一届工作室成员站在了台上,说起了自己的退休感言。当所有仪式结束后,在心中充满的只有不舍。我们回到了工作室,收拾自己的东西,看着曾经奋斗过的地方,眼睛开始变得酸酸的。大家不约而同的走出了工作室,有人提议,我们坐在楼梯上拍个照吧。郭言拿着手机,在拍照的一瞬间,大伙终于都忍不住了,哭了出来。

是啊,该跟工作室说拜拜了。

十一

第二届工作室成员接手了工作室后,把工作室更上了一个台阶。尤其是校运会直播,采用了光纤技术,真正实现了无卡顿的直播。

【玉岩中学】2019年校运会

【广州市玉岩中学】2019年元旦晚会

【玉岩中学】2020校运会开幕式直播回放

玉岩中学第15届田径运动会

是啊,工作室是在往前走的,往前走就好啊!

十二

到现在,工作室已经有了第三届,整个工作室成员有了接近60个人。

今天是8月20日,工作室的初代人员,又聚集在了一起吃海底捞。

干完这杯,我们就要各奔东西了。

十三

现在工作室正在一代又一代传承,作为见证者加经历者,心中的骄傲和幸福感油然而生。像看着孩子慢慢长大,学会蹒跚学步,终有一天要放手,任他展翅高飞。现在细细想来,工作室和我们互相成就。那几个不太大的屋子里的每一个角落,都留着我们曾经为了热爱而付出的记忆。那是回想起来就觉得充实,甜蜜和骄傲的日子,让我们的高中不仅有无尽的题海,还有那些定格美好的画面。

是时候真正告别了,告别过去的时间,带上那些值得骄傲的记忆,开启新的人生。

Licensed under CC BY-NC-SA 4.0